晕轮效应
发布时间:2017/8/2 11:30:00 阅读次数:842
泽人教育小编通读文学史后发现,历史上稍有名气的文人大多都是非正常死亡。例如中国的顾城、海子、三毛等,国外的海明威,川端康成等。泽人教育小编我在这重点讲讲俄国的普希金的死亡,普希金的死亡源于他的妻子,他为了他的妻子与人决斗而亡。即使你穿越过去,你也拯救不了他。
为什么呢,因为普希金受到了心理学上晕轮效应的影响,他的人际认知出现了障碍。何为晕轮效应呢?所谓晕轮效应, 就是在人际交往中,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,掩盖了其他特征,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。普希金自以为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,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弄得债台高筑,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,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。
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,其错误在于:第一,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,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,就像盲人摸象一样,以点代面;第二,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,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;第三,它说好就全都肯定,说坏就全部否定,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。
在生活中有很多都是由于晕轮效应引发的判断,例如中国现代的老年人由于80、90后奇怪的服饰和语言就判断80、90后为垮掉的一代;年轻人因为个别老人的讹诈就做出坏人变老了的主观臆断。这些认知都是不对的,对我们的人生观都会产生偏差。
总之,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,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。

上一篇:帕金森定律
下一篇:刻板效应